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设计理念以“人-科技-自然”为主题,其逐层穿插的阶梯状造型,给人以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向上力量,被誉为“智慧盒子”。
该项目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我公司为其提供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解决方案,并参与施工。
合肥科技馆新馆选址在高新区王咀湖东北部,石莲路和彩虹路交口,总建筑面积65000平米。
新馆将结合自身“科技馆与自然博物馆融合”的特点,按照“自然·人类·科技·文明”的展陈纲领,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科技与社会、自然与环境等领域,设计布局多个主题展区。
在展览设计方面,新馆还将结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所汇聚的先进科学项目和科技资源,以及合肥的地理、人文、环境等特色,用科技馆独特的展示手段与方法加以展示。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更易开裂。本工程地下室属于超长结构,超长结构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因素复杂,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等因素的影响更加显著。
施工养护难度高。平均环境温度为26~35℃,混凝土入模温度高,水化热升温快,内部温度高,易出现温度收缩裂缝。
地下室外墙结构单向长度长,收缩大且养护困难,后期易产生温降及干燥收缩裂缝。
针对工程整体抗裂防渗难点,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该使用我公司配合「聚丙烯纤维」,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提高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能。
这种纤维与其他纤维相比有独特的品质,它具有抗紫外线、抗老化、抗碱性强、弹性模量大、抗拉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等特征,无毒、比重小、质地轻因而覆盖面积大。它不溶于水,不吸水, 干湿状态下均有较高的度。
由于它与水泥、砂石、钢筋的磨擦系数较大,又因为它的横断面星近似"Y" 形,界面大可以在和水泥混凝土拌合过程中表现出很好的分散性,井与水泥基材料有良好的粘合性,能可有效防止并抑制由混凝土/砂浆塑性收缩、干燥收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缝显著提高砂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抗渗、抗冲击、抗震及抗火害的能力,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砂浆/混凝土的耐久性。
合肥科技馆新馆项目,由我公司营销事业部一部总业务经理王恒负责,在项目施工前期,王经理根据甲方的不同需求,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现场的条件,反复推敲,设计出一套适合该项目的防水方案。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王经理带领团队全程跟踪积极配合业主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具备浇筑条件,并进行不定时的现场巡检,及时纠正巡检中发现的问题,保证项目按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把控施工过程及施工后效果。
同时我公司售后服务部全力调配工人,开启早、中、晚三班制工作安排,以确保工人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投料,及长时间施工工作对工人作业安全的保障,力求提升服务质量、服务品质。
在项目施工后,提出专业的混凝土养护意见,在穿墙管、螺栓孔、细部节点等薄弱环节加强防水措施,并根据施工季节、混凝土状态和结构部位,为施工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的拆模时间及养护方式。
建成后的合肥科技馆新馆将成为一个集展览、教育、休闲于一身的多功能复合文化场所。除了“标配”的内部展览,新馆还将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以及新馆建筑内的公共空间设计开展多样化的科普展示及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更为舒适的公共环境。
合肥科技馆新馆所带来的不仅是对科技创新事业的积极影响与促进,更承载着我们在新时代对“人-科技-自然”的共生愿景。合肥科技馆新馆既是景观体系中的一员,也是城市的标志性景点。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